热门搜索:  德化瓷都电商中国瓷都 
当前位置: > 陶瓷信息 > 陶瓷文化

 

【家园】德化蔡径村月记窑:古味氤氲的陶瓷圣地

来源:东南广播公司   发布时间:2016-05-06 14:58:00

点击收看在线视频报道

它,是明清朝代兴盛一时的名窑。

它,是蔡径村现在还在生产的龙窑。

东南广播公司大型系列节目《家园》邀您一同寻访福建德化蔡径村,看月记古窑的岁月瓷光!

古味氤氲的陶瓷圣地:月记窑

月记窑,位于德化县三班镇西部的蔡径村境内。

地处低山丘陵地带的蔡径村,平均海拔600米,境内小溪贯穿南北,水源充沛。

虽然农业是蔡径村的主要产业之一,但是陶瓷业才是蔡径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而且村里的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洞上月记窑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我现在呢就在月记窑的半坡上面,啊我终于来到月记窑了,你知道吗我是以一种膜拜的心情在奔跑着,飞奔着,这样小跑上来我都有点喘不过气来了,虽然有一点下着小雨,但是一点都不影响我的心情,

月记窑分属龙窑,是中国窑炉的一种形式,大多建筑在江南地区坡地之上。最早发现的龙窑位于浙江上虞,是商代窑址。

所谓“龙窑”:是指窑炉呈长条形,依山坡所建,自下而上,如龙似蛇,因此得名“龙窑”。窑室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因建在山坡上,火焰抽力大,升温快,同时装烧面积大,产量高,所以自商代至明清时期南方地区多有砌筑。

古老的月记窑,氤氲着一股浓浓的“古早味”,而今这里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柴烧技法,它让落灰自然依附在陶瓷坯体表面,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留下了火曾驻足过的痕迹。

记者:跑到了月记窑的顶端,我看到外面堆满了柴火。柴火就是月记窑最大的特色了,因为我们现在保留的还是传统的柴烧的技艺。一走进来,我就闻到了一股子非常非常香的松木的香味。据这些专家们讲,用松木还有它的叶子一起烧出来的瓷器才是最美最美的。

记者:我们这个是属于龙窑是吧?

村书记:是啊。

记者:烧制特点是什么啊?

村书记:主要就是用薪碳柴来烧。

记者:木头有讲究么?

村书记:基本上用松木和杂木。

记者:所以我刚刚一上来的时候就能闻到的一股香香的味道。

村书记:对,那个就是松木的味道。这个就是放柴火的洞口。

驻村工作队长:我们点火是一个一个点上去?

村书记:没有,从底下一直烧,底下那个要烧好长时间,温度高了才能走的上去,要有一定的温度。

记者:哦,它就等于说是从底下这样温度一层一层往上累积起来的,慢慢往上烧。

记者:所以我们现在等于是爬了一个小山坡上来。

驻村工作队长:我们瓷土弄成模型就是从这个门弄进去。

记者:一个小小的拱门,大概也就我一个人的高度,然后猫着身子走进来,里面黑摸摸的一片。


 

排列整齐的陶钵

驻村工作队长:这个就是装瓷器用的咯。

记者:这样一垒一垒的垒起来。我们要烧的东西就是放在这个盆子里面;这些是已经烧好了吗?

村书记:这些是烧好了,还没有搬出去(瓷土)坯再从这边装进来烧

尚未出窑的瓷器新秀

记者:这个木头?它的作用?

村书记:它是在垫着走路的。

记者:所以我这样走下去没关系是吗?

驻村工作队长:我们那个模型做好了就这样一垒一垒的放进来,然后从下面开始烧,到时候全部垒起来,垒的满满的,我们后面就是人要出去,再用砖头和着泥土再把这个门堵起来。

光滑的窑壁

记者:你看它这个都已经感觉很光滑了。

村书记:这个烧久了会更光滑。

记者:这个孔呢,是干什么用的?

众人:这个观火色用的,要看火的颜色,看这个熟不熟,所以说最难的就是师傅这个看火色最难的,这是技术活哦。苦力一天是一百,看火色的一天要两百。

记者:所以是技术取胜。


 

火色观察口

自古以来,德化就是中国闻名遐迩的瓷都,而三班镇蔡径村内的月记窑,在明清朝代更是兴盛一时的名窑。烧制的瓷器早在明清时期就已远销海内外;如今这里可谓是研究中国古法烧制柴窑的必选之地。

村书记:以前烧制,想要瓷器完美的话,就是要烧松木枝、叶子一起来烧,那个瓷器烧出来更好。

记者:我们这个窑历史有多久了?

村书记:这个很早就有了,这边唐朝的时候就有了,就是我们南海一号捞上来就有这边的瓷器了,月记窑。

记者:它有打上月记窑的标记?

村书记:有啊,月记窑的瓷器都是从这边出去的……

云卷云舒,时间改变了泥土的样子,却在岁月里留下了美瓷的影子。时至今日,在德化留存的还能够烧制瓷器的龙窑仅存三座,这其中又以蔡径村月记窑年岁最为悠久。一代一代的陶瓷匠人在传承前辈们的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在努力做到极致。

八十年代,蔡径村生产的柿壶打响了国内外市场。这个风格粗犷、线条简单的大茶壶生产产业,在经历了快要半个世纪的时光打磨之后,至今依旧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致。

大茶壶

村书记:这个是香港跟广东那边用的最多,喝早茶用的。

记者:那我们现在主要的产品都是这个。

村书记:对。

记者:大茶壶,够大。

村书记:这个已经做了三、四十年。

众人:(三、四十年)都是做这个大茶壶,

当地民众:贡献很大,专业做茶壶四十年。

年长的陶艺匠人日常的一天剪影

记者:我不知道大家刚刚有没有听到啊,我一路尾随着我们的师傅挑着一大筐的这个准备要烧制的大茶壶从小山坡底下走上来,他的那个沉重的脚步声,平稳、实在。


 

年长的陶艺匠人日常的一天剪影

记者:您现在在做什么?

年长的陶艺匠人:做这个茶壶(历史)做很久了。

记者:这样一筐得花多长时间呢?

年长的陶艺匠人:一天,一天可以做两百个。

记者:一天可以做两百个啊?!里面这个是什么东西?

年长的陶艺匠人:里面这个是灰。

记者:要拨弄一下是么?为什么要涂一下(这个液体)?

年长的陶艺匠人:涂一下不会粘住。

记者:然后等一下叠加起来放到里面去烧就不会黏住了。现在一个月烧多少次?

年长的陶艺匠人:一个月一次。

记者:您刚才这样挑上来会不会倒下来?

年长的陶艺匠人:没有,不会。

记者:好厉害!

年长的陶艺匠人:做这行很久了。

 

年长的陶艺匠人进窑工作

记者:我觉得这条路他来来回回的应该已经走的谙熟于心了,也许闭上眼睛他都能挑着东西走到山顶上,走到他工作的所在的地方,我也很想尝试一下这样的一大筐的东西挑在肩膀上面是什么样的感觉,但是我真的很害怕我一动到它们,那大大的茶壶就会掉下来,所以真的非常的佩服这个师傅实在是太厉害了。

从西周至今2000多年里,德化柴窑烟火不断,龙窑利用斜坡高度差,火焰自然上升的原理,充分利用余热进行生产劳作。虽然是在都市化进程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技术,如:电窑、油窑、液化汽窑、天燃气窑等,这些现代化技术手段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但是勤劳的德化人民依旧还是保留了这份古老的柴火烧制技艺,蔡径龙窑更是迸发出新的活力。

通往陶艺村的小路用烧瓷的陶钵铺成

旅居德国的艺术家吴金填更是无悔地守候在窑边,组建起了“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中心”,为月记窑增添了新的生机。如今,有许多年轻的瓷艺家也因迷恋这种传统柴烧技艺,纷纷进驻陶艺村,启用龙窑烧制自己称心的瓷艺作品。


 

充满活年轻力的陶艺村

记者:现在喜欢柴烧的人多吗?

村书记:多啊,这些都是年轻人,自己用手工制作啊。

记者:他们为什么会想要回来这边创业呢?

村书记:现在就是喜欢柴烧的人越来越多啊,所以也是发扬龙窑的柴烧文化,他们都是在这边创作作品,然后拿到龙窑那边去烧,就是龙窑烧出来比较好,这边整排都是工作室。

记者:您好,您是这个工作室的主人?

年轻的陶艺匠人:是。

记者:您在这边多久了?

年轻的陶艺匠人:一年吧,如果柴烧的话就是去年才开始。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做柴烧?

年轻的陶艺匠人:柴窑主要的区别就是烧它的成色,木灰和土的结合,火纹等等不一样。

记者:为什么会想自己创业呢?

年轻的陶艺匠人:以前就有想过。

记者:这些都是你们自己做的?

年轻的陶艺匠人:对。

记者:一批大概做几个?

年轻的陶艺匠人:我们现在大龙窑是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烧一次,我们自己的小窑的话也差不多。

记者:那这个不规则的是做坏了?

年轻的陶艺匠人:那不是说它坏了,因为这个是明火这样直接往坯体上冲的。

记者:所以等于说是火直接打到这个形状。

年轻的陶艺匠人:对,它会产生扭曲。

记者:柴烧的是不是摸起来就比较粗糙?

年轻的陶艺匠人:要看土质吧,然后成品的时候看釉面,像这一款会比较光滑一点。

落灰不是无情物,化作釉彩迷醉人。从古至今,德化窑便一直是瓷器的重要产地之一。

而今,月记窑在这个蔡径村落中依旧散发着浓浓的“古早气息”;每一次出窑,便是一次苏醒,正是这火的淬炼,土的柔情,水的绵软,还有年轻瓷艺人返璞归真的心,一同成就了天然去雕饰的陶艺。

轻抚龙窑内那被火光磨滑了的墙壁,仿佛能够触摸到月记窑的前世与今生,仿佛能够看到窑内的壁垒在火光的淬炼下迸发越来越耀眼的光芒,也延续着月记窑生生不息的瓷土生命之光。(东南广播公司记者李伟斌 文/图 )

 
网站首页 | 平台资讯 | 陶瓷信息 | 人才服务 | 创业服务 | 投融资服务| 技术创新 | 管理咨询| 市场开拓 | 法律服务 | 服务机构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城东电子商务创业园1号楼5层 客服电话:0595-23555246 培训咨询:23555246 传真:0595-23511246
E-mail:4001133557@b.qq.com 技术支持:憨鼠网络 | 德化网
闽ICP备05004707号-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