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德化瓷都电商中国瓷都 
当前位置: > 陶瓷信息 > 陶瓷资讯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明良——用精品让世界读懂德化陶瓷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17 17:09:00

 


在创作过程中,陈明良既坚守传统,又追求创新,以“匠人之心”把每一幅作品做到极致。

今年3月,2019潘基文可持续发展大讲坛走进甘肃敦煌,来自泉州市德化县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明良应邀参加活动,并作为代表向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介绍了德化作为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历史与特色,以及他个人传承瓷圣何朝宗制瓷技艺的心路历程,得到了潘基文的点赞。

与古代文明对话,与现代文化相融。倏忽40载,陈明良以“匠人之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持续创新,夜以继日、不辞艰辛地深耕精品。他期望创作更多的精品走向国外,让世界读懂德化陶瓷的故事。

创新创造 力求把传统做到极致

陈明良出生于陶瓷世家,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德化日用瓷的烧造技艺。1980年,他开始拜师学艺,向师傅陈其泰学习雕塑。为了提升技艺,他到德化陶瓷研究所工作,废寝忘食地练习、摸索、烧造。1983年,年仅19岁的陈明良独立创作的《千手千眼观音》轰动了艺术界,在中国陶瓷界一举成名,作品被行家誉为“瓷雕奇观、古今独创”。

作为“何派”技艺的传承人,陈明良深谙何朝宗技法,擅长将传统风格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然而在当时,“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确实很难,而宗教题材要有所突破的话更是难上加难”。如何创新陶瓷技艺,成为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此,陈明良特地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进修。2013年,他又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老师告诉他:“继续坚持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做精做细,就是创新。”陈明良醍醐灌顶。从此,他开始大胆创作,艺术风格往北齐、北魏时期摸索,一些传统造型慢慢被唤醒,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代表作《志在书中》就创造性地用写实手法,再现了一名状元坐在岩石上奋发读书的意韵,体现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寓意。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作新造型。陈明良赋予德化传统陶瓷艺术新的灵感和生命力。《千年窑火》《蒲团观音》《文昌帝君》等一系列作品都是他的创新力作。他的许多作品成功再现了“象牙白”“猪油白”“孩儿红”等明代以来出现的釉色。

“创新还是需要多走出去,多开拓视野。”陈明良坦言,“德化传统陶瓷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创造,因此要多走出去参观、借鉴,结合传统技艺,创作出让更多人喜欢的现代作品。”

素有“闽中宝库”之称的德化,千年不熄的窑火孕育了无数的中国工匠,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中国陶瓷的篇章。陈明良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他的作品屡屡参与国际交流,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在法国举办的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上,陈明良的新作《省悟》成功入选,并获得中华陶瓷文化宏扬与传播“贡献奖”;在2015年“碧海丝路 东方之舟——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展览”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向文莱王储穆赫塔迪·比拉赠送了一份陈明良创作的礼物——德化白瓷《梅花瓶》;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陈明良的作品被选为国礼赠送给与会嘉宾……

如今,陈明良的作品在海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声誉。他把宗教精神、人生哲学、审美情趣融会贯通,让德化陶瓷的精华更多地展现在世界面前,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爱上德化陶瓷。

“作为德化人,我热爱这里的每一片砖瓦。德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也是世界陶瓷之都,这是世界对德化陶瓷千年文化的认可。”陈明良希望,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德化瓷烧制技艺能够薪火相传,希望德化能够产生更多的作品成为中国“走出去”的名片。

在新人的培养上,陈明良将其作为自己的一份责任,通过“名师带徒”的形式,把瓷艺传承的“接力棒”交给新一代陶瓷人。截至目前,已经培育17名业内佼佼者,其中有5名被评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7名被评为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今年,他计划开设培训班,帮助培养更多本土陶瓷技艺人才。“德化应加速集结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大军,乘‘一带一路’东风,再续海上丝绸之路新辉煌。”


 
网站首页 | 平台资讯 | 陶瓷信息 | 人才服务 | 创业服务 | 投融资服务| 技术创新 | 管理咨询| 市场开拓 | 法律服务 | 服务机构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城东电子商务创业园1号楼5层 客服电话:0595-23555246 培训咨询:23555246 传真:0595-23511246
E-mail:4001133557@b.qq.com 技术支持:憨鼠网络 | 德化网
闽ICP备05004707号-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