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23 16:09:00
■清乾隆德化窑白釉双插耳带盖炉
■明代 德化窑环耳丹瓶 (一对)
据史料记载,明代朱元璋为保障贵金属不轻易流失,曾下令“凡祭器皆用瓷”。此后,瓷器的日常用品乃至祭祀礼仪用品随即多了起来。由此,瓷器的实用性得到了更加的强化。往上追溯,宋代四大名窑,不管其真正实用上如何,但它们首先是容器,要么做花器,要么做酒器。也由此逐渐形成了陶瓷形制的基本标准和规律。
在瓷器中,首先“抛弃”实用性的,或许当数德化窑,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写道,“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古代手艺人如何发现德化瓷土具有极强可塑性,或者并无明确的史料记载,但他们经过数百年的探索,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的艺术特性,使得“以瓷塑人”成为了德化有别于其他窑口的不可动摇的核心特色。
如果从艺术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宋代四大名窑是通过实用器的研发而偶发出不可能替代的艺术高度,那么,德化瓷应该可以说,就是为艺术而艺术,是一种追求艺术本体的初步探索。
秉承这样的发展精神,数月前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白”陶瓷展,则是这方面探索的一个世界舞台。汇聚了全世界多个国家的艺术家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理解瓷土作为媒介的特性,而且是以“白”为主线。
陶瓷的实用性在今天,显然已经基本被玻璃或者不锈钢所替代,当今天的生活,再需要陶瓷点缀时,它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该如何创作出符合当代生活的陶瓷艺术品,这应该是陶瓷艺术家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