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德化瓷都电商中国瓷都 
当前位置: > 陶瓷信息 > 陶瓷资讯

 

“写”在墙上的德化陶瓷史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02 15:57:00

近日,记者在龙浔镇宝美村的宝山路见到一栋三层楼古厝,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是典型的德化“戴云山筑”古民居风格建筑,古厝特别之处在于房屋除了柱子、横梁和门窗是木头外,房屋内外的墙都是黄土夯成,而土墙布满了碎瓷片,碎瓷片有青花瓷、白瓷、灰瓷、彩瓷等各个年代的陶瓷,可谓见证德化千年陶瓷史。•林婉清 徐艺星

归侨的陶瓷世家 就地取材建大厝

古厝位于宝山路1号,建于1942年,历经三年建成,是旅居马来西亚归侨、德化人苏荣华建造的,因坐落在德化凤翥山麓,主人为它取名为“凤翥楼”。古厝距离德化红旗瓷厂大约50米,后面是德化程田寺古街,与屈斗宫宋元古窑址、祖龙宫窑神圣殿等连成一片。程田寺古街是条千年古街,始建于唐末宋初,原名“陶瓷街”,是德化近代瓷业中心之一,系诸多名家制瓷学艺之所,曾是三明、大田、永泰通往永春、仙游、莆田等地的商货中转站,更是德化陶瓷运往泉州刺桐港,通向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国家的最主要商品集结地。

房屋土墙上布满瓷片

现如今住在古厝的是苏家后人,有苏文聪一家子及其叔父。68岁的苏文聪原来是德化红旗瓷厂的高级窑炉师,和德化众多家族一样,他们祖辈也以陶瓷为生。苏文聪说,他的祖父在程田寺古街做陶瓷彩绘,1922年携家人到马来西亚。1930年,父亲苏荣华回国结婚,并在程田寺老街创办陶瓷行,经销德化陶瓷,产品除了向往邻近县市区外,还远销东南亚地区。1942年,父亲在海外胞弟、亲眷资助下,在古街边购置土地建大厝。

“父亲他们就地取材,泥土来自附近的河道周边,夯成古厝的墙,这些泥土都夹杂着各类碎瓷片,瓷片太多无法一一挑出。”苏文聪说,墙体总高度8米多,为了防水,最下面一米左右由石头堆砌,其余部分均为土墙,墙厚50-55厘米。

现存完好古民居 墙上瓷片越千年

抚摸着夹杂瓷片的黄土墙,指尖好像带有那来自遥远窑火的余温,碎瓷片有瓷瓶、瓷碗、瓷碟、装陶瓷的匣钵、烧陶瓷的窑砖等,瓷的品种有青花瓷、白瓷、彩瓷等,各个年代的碎瓷片都有,可谓跨越德化千年陶瓷史。

土墙上布满各色各样的瓷片

县侨史协会秘书长王金镭告诉记者,十多年前,著名学者、收藏家马未都到访德化,在程田寺古街一带见到过类似的“瓷房子”,驻足观察了一个多小时,并赞叹道“中国的陶瓷历史都写在这堵墙上了”。

“今年2月,县侨联在做侨史文化调查时关注到苏文聪他们这栋老屋,这么有特色、有故事的房子很有保护的价值。”王金镭说,虽然他不确定马未都看到的瓷墙是否就是苏家的“凤翥楼”,但“凤翥楼”是目前德化县城唯一一座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土木结构古民居。苏家人世代薪火相传,是德化典型的陶瓷世家,房子不仅见证了德化近代陶瓷业,还蕴含着德化华侨艰苦卓绝的创业史,承载着沉重的海外游子的乡愁。

因历史缘故,“凤翥楼”曾经有段时间不是他们苏家人居住,上世纪八十年归还到他们手上。苏文聪说,目前他们在马来西亚的亲属超400人,虽然身处异乡,但心系故乡,亲人们多次回国省亲,每次回家都会在凤翥楼拍“全家福”,以寄乡愁。


 
网站首页 | 平台资讯 | 陶瓷信息 | 人才服务 | 创业服务 | 投融资服务| 技术创新 | 管理咨询| 市场开拓 | 法律服务 | 服务机构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城东电子商务创业园1号楼5层 客服电话:0595-23555246 培训咨询:23555246 传真:0595-23511246
E-mail:4001133557@b.qq.com 技术支持:憨鼠网络 | 德化网
闽ICP备05004707号-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