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01 10:31:00
踏莲观音
如意观音坐像
余永绵介绍瓷塑观音的文化价值
德化瓷塑观音立像
观音造像是一道独特的艺术风景。在古玩书画界,瓷塑观音造像的艺术收藏价值也逐渐受到关注。
造型优美 刀法深刻
采莲观音、送子观音、水月观音、渡海观音……走进泉州收藏爱好者余永绵的收藏室,便可见玻璃柜里摆放着一尊尊千姿百态、造型优美、刀法深刻的德化瓷塑观音,令人眼花缭乱,仿佛瞬间坠入神奇的陶瓷世界,流连忘返。
上世纪90年代末,余永绵到北京潘家园,偶然发现一尊清朝德化瓷塑采莲观音,面若满月,发如细丝,发髻高挽,目光微垂,慈祥端庄;上身披巾,胸佩莲花式璎珞,衣褶贴体,身着广袖通肩大衣,脚踏鲤鱼海水如意莲座,置于莲花海浪之间,通体施白釉,色如象牙,釉色纯净,神情娴雅平静,安详自若,似低垂凝思,又似在俯瞰关注着芸芸众生,巧妙地表现了观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庇护众生的精神和气质,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作为泉州人,对于从小崇敬观音菩萨的余永绵来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后来回到泉州,余永绵开始有意识地到德化、永春、惠安甚至是莆田仙游等地搜集德化瓷塑观音;有时候在网上看到中意的,他也会想方设法买下。余永绵说:“德化瓷塑观音造型优美,刀法深刻锐利,衣纹流转自然,好似临风飘拂,且所塑颜容端丽,神韵洒脱,富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充分展现了德化窑瓷塑高超的工艺水平,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这也是我收藏的初衷。”
余永绵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印度神话传说的介入,佛经随之流传开来,观音就是那时传入中国的。在过去生产经济不发达的社会,普通民众遭受伤病、天灾横祸、战乱等种种苦难,一些老百姓在感到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觉得观音这样一位有善心、法力无边的“神”便是上天派来帮助他们化解危难、解除痛苦的守护神。在对观音菩萨的信仰中,人们苦难、破碎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在佛教观念中,观音代表着大乘佛教最高的精神理念,最能反映大乘佛教的思想,体现慈悲救世、普度众生这一大乘菩萨最突出的优良品格特征,因而观音成为大乘众神中最重要的一位神祇,广泛而长久地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敬。人们相信观音菩萨能顺应众生,所以在佛教艺术中,观音的形象占据重要地位,且随着古玩市场的发展和民间收藏的崛起而成为青睐的对象。
泰然自若 精妙传神
德化是我国著名陶瓷产地。宋代时德化已能烧制白瓷和青白釉瓷器。元代时,这儿生产的青白瓷制品远销海外。明代生产的白瓷闻名全国,由于所用瓷胎原料的含铁量低,含钾量高,高温烧成后,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故而有“猪油白”和“象牙白”之称。明代时,德化白瓷远销欧洲,法国人亲昵地称其为“鹅绒白”和“中国白”。
德化瓷器品种繁多,以碗、盘、碟和炉、杯、尊、鼎为多见。德化的瓷塑制作精湛,人物传神,成为我国明代瓷塑的典范。人物塑像如达摩、观音、弥勒佛、罗汉、释迦牟尼等衣褶线条自然飘逸,神态庄重,超凡脱俗,在温润如玉的釉色衬托下,尤为精妙生动。
余永绵收藏的德化瓷塑观音大多体态丰腴,面部丰满圆润,双目眯缝,含蓄端庄,温顺雅静,令人感受到观音泰然自若、成竹在胸的稳重神态,给人以力量、信赖和希望,这同样是基于观音菩萨慈悲为本的要求塑造的。余永绵展示了一尊胎质白而细腻、表面施上白釉、色如象牙、背面有个葫芦印“何朝宗”方款、底座处有一圈红色的瓷塑观音。“作者以娴熟的手法,把整座瓷像塑造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把外观形象美,内在气质美、工艺技法美有机地融于一体,达到了思想意蕴与美术效果的高度和谐统一。”余永绵介绍,明代德化窑瓷塑家何朝宗,又名何来,系德化后所村人,早年常为民间庙宇制作泥塑仙佛鬼神,后来走上瓷塑艺术道路,经过长期实践,渐成风格,擅长观音、达摩、弥勒、如来、吕洞宾等塑像,尤其是擅长观音像塑造,造型优美,精妙传神,其艺术风格垂范后世,至今仍对现代德化窑的瓷塑艺术有着巨大影响,具有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何朝宗所制作的瓷塑观音,脸部刻画手法细腻柔滑,面容温柔慈祥,形象生动传神,长圆的面颊上双眼微合,端庄秀美。”泉州收藏爱好者郭福荣表示,何朝宗追求单纯的雕塑美,色彩选用纯净单一的白色,在雕刻上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主次分明,衣纹深厚洗练有力,流畅中透出了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绘画风韵。
下一篇:叶云凤:用匠意致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