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德化瓷都电商中国瓷都 
当前位置: > 陶瓷信息 > 陶瓷资讯

 

千秋绝色中国白 薪火不息德化瓷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8 11:02:00

 

03.jpg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白瓷作品《纸》(资料图片)

04.jpg

许瑞峰宝石釉作品《手拉胆瓶》(资料图片)


05.jpg

“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德化白瓷 连江水 摄

06.jpg

明代白釉狮钮印章(资料图片)

泉州市德化县以烧制白釉瓷器闻名于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洁白透明的胎体,温柔雅静的釉色以及优美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使德化瓷器成为工艺美术史中的瑰宝,享有“中国白”“中国瓷器之上品”等盛誉。

得天独厚 源远流长

德化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脉腹地,高岭土质优量多。据民国《德化县志》记载:“观音崎,一名白泥崎,碧像岩在其巅,全山数里皆瓷土,邑名瓷多产于此。”

新石器时代,德化先民开始制作硬陶和印纹陶,到夏商时期,已出现原始青瓷。德化县三班镇辽田尖山原始青瓷窑址,历经3700多年,窑体结构依然清晰。

晚唐五代时期,德化地区的制瓷业已初具规模,工匠们已经能够使用当地品质优良的高岭土并烧制出了青瓷。德化有史记载最早的陶瓷烧制工艺研究家颜化彩编纂了世界第一部完整的陶瓷专著《陶业法》,绘制了世界第一幅陶瓷工厂规划设计图《梅岭图》。

至宋代,德化开始生产青白瓷和白瓷,其白瓷制作工艺已相当精湛,可与北方定窑白瓷相媲美,被称为“南白定”。

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德化制瓷人林炳利用有坡度的山地,将多个窑房顺着地势串联起来,大大提高了热能利用率,降低了成本,这种窑型被称为“龙窑”。后来,日本的制瓷人加藤四郎前来德化学艺,并将窑炉烧造技术带回日本,林炳也在日本被奉为“陶祖神”。

明清时期,德化瓷器因瓷塑人物的独特技艺而声誉日隆。尤其在明朝中期之后,德化白瓷代表了当时白瓷制作的最高水平,成为外销瓷的一个重要品种。在欧洲,德化白瓷被称为“中国白”,具有中国风的杯、炉、盖盒、壶、笔筒等器具一度风靡市场,供不应求。

到清代时,德化窑业已臻至全盛。清代“泰兴号”沉船中发现了35万件德化青花瓷器,可见其生产外销的活跃。

一脉相承 薪传不息

在烧制技术成熟的基础上,瓷雕艺术繁荣兴盛起来,明代时涌现出以何朝宗、林朝景、陈伟、张寿山等为代表的一批瓷艺大师。

改革开放以来,德化陶瓷发展迅猛,逐渐形成了大师艺术瓷、日用家居瓷、出口工艺瓷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经历“以电代柴、天然气烧瓷、微波烧瓷”三次能源革命后,德化陶瓷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许瑞峰是德化“许氏瓷塑”当代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1994年,许瑞峰成立了德化县德艺瓷雕研究所,潜心研究配方与烧成技术的改革。2001年,他成功研制出被称为“中华红”的红釉瓷,和宝石般熠熠夺目的“宝石釉”瓷,改变了德化瓷千百年来以白为特色的状况。

此后,他又独创了许氏“实心瓷塑”技艺。实心瓷塑因整个瓷体无掏空全实心,在烧制上难度极大,且十分考验耐心,雕好坯体后,还需花上三四个月时间等它自然风干,此后更要烧制10多次。经过反复实验、屡败屡战,以许瑞峰为代表的“许氏瓷塑”成功地烧制出高达100厘米的全实心瓷塑,填补了世界陶瓷史空白。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许氏瓷塑在继承“山湖祖”雕塑风格基础上,融入德化“何派瓷塑”特点,形成了人物形体饱满、局部精细、线条飘逸的艺术风格。从许氏瓷塑的传承故事,我们看到了德化瓷烧制技艺薪传不息的一个缩影。

花开满园 各有千秋

正是因为众多陶瓷大师、工匠和企业家的默默耕耘,开拓进取,德化陶瓷大观园里呈现出一派日新月异、异彩纷呈、欣欣向荣的胜景。

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5月,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德化“世界陶瓷之都”称号;2021年7月,德化窑址(屈斗宫窑、尾林-内坂窑)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重要的遗产点之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个瓷窑类的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德化县拥有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名人等467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9人、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2人、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1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从业人员10多万。

老一辈艺术大师邱双炯推动“以电代柴”烧制技术,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他与苏玉峰都对薄胎雕塑技艺作出重大贡献;“中生代”陶瓷艺术大师是德化瓷雕的中坚力量,陈明良、赖礼同、寇富平、林建胜等人醉心于还原明代“中国白”材质与风韵,塑造出一件又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佳品。柯宏荣、苏献忠等人,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主动引入现当代雕塑理念,让传统雕塑在表达上有了更多可能。

一批新生代陶瓷艺术大师,努力突破材料对德化瓷塑艺术的限制,创造出带有个人风格印记的艺术作品。陈明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通花雕的技艺发展到新境界。连紫华则借鉴唐卡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方法,创造出一种新的德化瓷品种——极彩,为德化雕塑锦上添花。

亘古流传的烧制技艺,指挥着火与土的共舞。常燃不息的熊熊窑火,折射出闽人的文化和底蕴。一撮故乡的泥土,遇上匠心和智慧,历经捣炼煅烧,成就千秋绝色,续写白瓷传奇。(赵勇 连江水)

 
网站首页 | 平台资讯 | 陶瓷信息 | 人才服务 | 创业服务 | 投融资服务| 技术创新 | 管理咨询| 市场开拓 | 法律服务 | 服务机构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城东电子商务创业园1号楼5层 客服电话:0595-23555246 培训咨询:23555246 传真:0595-23511246
E-mail:4001133557@b.qq.com 技术支持:憨鼠网络 | 德化网
闽ICP备05004707号-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