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德化瓷都电商中国瓷都 
当前位置: > 陶瓷信息 > 陶瓷资讯

 

龙窑焕新生 德化打造月记窑文化新名片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6-03 16:15:00

 

月记窑是德化千年柴烧窑炉的“活化石”。(涂荣建 摄)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德化县的柴烧龙窑历经了1950年至1952年的土地改革,1953年至1956年的三大改造,1980年后的“以电代柴”改革,现代化窑炉的开始盛行,柴烧龙窑的逐渐没落。而月记古龙窑作为德化县制瓷业的一朵奇葩,纵横400多年时光而屹立不倒,现在仍在以柴烧而震撼世界,堪称制瓷业乃至制造业的奇迹。

如今,德化县将月记窑融入洞上陶艺村的整体提升建设,充分发挥月记窑与陶艺村在地理区位上相辅相成的优势,通过传统与创新相融合的设计开发理念,致力将月记窑与陶艺村做成一个知名品牌,使之成为德化县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

柴烟袅袅 延续龙窑“古早味”

绕过三班镇蔡径村洞上的盘山小路,便能看见依山而建的月记窑宛如一条巨龙斜卧于山间。窑边整齐摆放着成堆的木柴,石板阶上覆盖着木屑和灰土,隐约露出废弃的残瓷碎片,仿佛诉说着400多年的柴烧瓷史。

“我们的窑炉不能变,它代表着德化陶瓷的历史,先辈们就是在这样的窑炉里烧出了举世闻名、精美绝伦的德化瓷。”年过花甲的老窑工冯清芳说。上世纪70年代是德化龙窑的鼎盛时期,在那段岁月里,整个德化有200多座龙窑,仅三班镇就有40多座大大小小的龙窑在吞吐着烟火。当时烧制的产品种类繁多,主要为糖缸、奶杯、茶壶等配套产品,精美的陶瓷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往潮州等地,还通过厦门港销往海外各地区。

古窑柴烟袅袅,经久不息。(寇建忠 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柴烧龙窑因工艺复杂、费劲费时、建造成本高、出产量低诸多原因而面临窘迫境地,如今这一古老工艺更是濒临失传。”冯清芳说。由于烧柴燃烧效率不高、也易造成环境污染,上世纪80年代后,德化提倡“以电代柴”,历史上留存下来的200多条龙窑逐渐消失,月记窑作为唯一一条仍在使用的龙窑得以保留,被陶瓷界称为德化千年柴烧窑炉的“活化石”。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作为手工技艺类项目正式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而作为德化龙窑的“活化石”的月记窑也备受重视,作为特色文化遗产项目进入保护名单,成为研究中国古法烧制柴窑的必选之地。

瓷韵悠悠 打造全新“陶艺村”

日前,在德化县三班镇洞上,一支专业的建筑规划设计团队正在对月记古龙窑进行实地考察,精心规划“陶艺村”的整体提升建设方案,将月记窑的开发、利用、保护与陶艺设计、制作、展览、销售等融合在一起,让“陶艺村”焕然一新。

“2009年,旅德艺术家吴金填联合国内外多名陶艺家,在月记窑旁组建2009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中心,并先后举办多届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活动。”陶艺村项目建设负责人涂丽腾说。随着第一批创客的回归与带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陶艺家和年轻创客们慕名而来交流、创作,月记窑成为德化陶瓷一个对外交流窗口、国际陶艺家交流的重要平台。

青年创客在洞上陶艺村工作室创作。(吴有森 摄)

“通过浅薄雕和影雕结合的技法,将传统的三十二观音法像用漆画的堆雕画技法在陶瓷上进行创作,加上月记窑传统柴烧技艺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谁都无法想象会产生什么样惊奇的效果。”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黄光华兴奋地说。月记窑采用的传统柴烧技法让落灰自然依附在陶瓷坯体表面,形成层次丰富、朴素深沉的自然灰釉,展现出机器工业产品所无法表达的质朴美感。“在这大家能看到许多新奇的作品,每一次烧窑就像寻宝一样,令人如痴如醉。”黄光华说,和他一样,还有许多崇尚复古风的年轻陶瓷艺人带着创意、带着想法扎根于此,在每一天的创作中寻找灵感,在每一次的烧窑中升华灵魂。

从远古以来,泥土由火焰燃烧涅槃成就陶瓷;而柴烧,则是赋予瓷器灵魂的神圣仪式。虽然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过一切事物,月记窑历经了鼎盛与没落仍然屹立不倒,如今成为德化进行陶艺创作和陶瓷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宣传德化传统柴烧技艺的文化旅游名片,将为德化陶瓷产业的发展增添新的生机。 (吴有森)


 
网站首页 | 平台资讯 | 陶瓷信息 | 人才服务 | 创业服务 | 投融资服务| 技术创新 | 管理咨询| 市场开拓 | 法律服务 | 服务机构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城东电子商务创业园1号楼5层 客服电话:0595-23555246 培训咨询:23555246 传真:0595-23511246
E-mail:4001133557@b.qq.com 技术支持:憨鼠网络 | 德化网
闽ICP备05004707号-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