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德化瓷都电商中国瓷都 
当前位置: > 陶瓷信息 > 陶瓷资讯

 

感受中国白艺术魅力!德化窑发展历史精彩开讲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03 15:57:00

 

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 文/图 近日,由泉州古城办、泉州文旅集团主办的“小山学堂·泉州学讲座”文史系列第三期第四讲在小山丛竹诚正堂精彩开讲。

1.jpg

主讲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德化县陶瓷博物馆馆长、文博研究馆员郑炯鑫通过介绍德化窑的发展历史,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的生产技艺、特点、外销以及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阐释中国白的艺术、德化窑的魅力,清晰的脉络让现场听众对德化窑有了新的认知。

德化瓷之源流为夏商原始瓷烧造

德化窑素来以“白如雪,明如镜,润如玉,透如绢”而享誉世界,被称为“中国白”。以何朝宗为代表的“何派”瓷塑,更是备受世人推崇,被誉为“东方艺术”,天下共宝之。

讲座伊始,郑炯鑫馆长提及,德化早期的瓷器是青瓷,根据最新考古资料,辽田尖山夏商原始青瓷窑址的发现与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原始青瓷标本,经古陶瓷学会专家确认,北京大学碳-14测试报告显示,该处窑址的年代为迄今3700多年的夏代中期,为一处夏商时期窑址,这一发现将德化的陶瓷烧制年代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印证了德化是我国原始青瓷的起源地之一。

2.jpg

1995年,在德化县美湖阳田村发现了唐五代的窑址——墓林窑,遗迹表明该窑址在唐代已开始采用高岭土烧制青瓷。唐代瓷器的生产已日臻成熟,据《龙浔镇泗滨颜氏族谱》记载:颜化采著有第一部完整的陶瓷专著——《陶业法》,并绘制了《梅岭图》。

而宋元以来,陶瓷业已初具规模,产品畅销海内外,闻名世界的“南海一号”沉船装载着大量的德化窑瓷器,外销盛况空前,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最主要的贸易品之一,推动了泉州港的兴盛。

1976年,科学发掘发现,碗坪仑窑分上下两层堆积,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文化层。郑炯鑫馆长谈到,北宋以白瓷为主,质地细腻,坚硬,釉层较薄,釉色洁白纯净,胎釉结合紧密。南宋则以青白瓷为主,胎白坚质,釉色洁白润泽,白中泛青,影青釉薄者近于白色,深者呈淡绿色,最为美丽,莹润明亮。

而同年,科学发掘的屈斗宫窑址,出土的实物标本以元代为主,更好地呈现了元代瓷器的特征。元代的瓷器,胎釉的白度呈色比前代更为进步。釉色多为釉薄莹洁的青白釉,部分为柔和滋润的白釉,开了明代“象牙白”之先河。

德化陶瓷获新生 发展状况好

德化尾林窑则是经过3个多月考古发掘的,发掘面积200多平方米,取得了重要收获,已确认4座有叠压打破关系的窑炉,包括龙窑、分室龙窑、横室阶级窑3种窑炉类型,反映了德化宋元至明清时期窑炉发展演变形态。

3.jpg

明代,德化窑工经过长期反复实践和经验总结,终于成功研制出优质的白釉瓷器——“象牙白”,在瓷坛上独领风骚,登峰造极,成为中国白瓷的杰出代表,被法国人誉为Blanc de Chine(中国白),这一名词已在今天国际上广为流传,誉为世界上最佳的瓷器。

这一时期的德化白瓷无论是器物造型、烧制技术、产品质量、生产品种、工艺水平、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都远在宋元之上,其材质的独到之处,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备受世人的青睐。

郑炯鑫馆长指出,明代白瓷和当时的瓷塑艺术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涌现出了一大批以瓷圣“何朝宗”为代表的瓷雕大师,德化也因此成为世界制作瓷雕历史最久、品种最全、数量最多、艺术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陶瓷产区。业内专家评价德化瓷塑艺术“以陶瓷之脆性,表现衣褶之柔软,以陶瓷之生冷,表现肌肤之温润”,德化白瓷堪称一绝,前后无人能与之比肩。

4.jpg

至清代,德化生产发展稳定,窑场遍及城乡,清代青花瓷窑址达177处。青花瓷品质独具特色,品种造型丰富,进入了德化窑陶瓷生产的全盛时期。

民国时期,德化瓷业承袭传统。苏学金、许友义等民间艺人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其作品享有很高的声誉,屡屡在国际大赛上获奖。民国时期(1935年),开始采用注浆成型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产量大大提高,降低了成本。

5.jpg

讲座最后,郑炯鑫馆长谈到,新中国成立后,德化陶瓷业又获得新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传统瓷雕、出口工艺瓷、日用瓷三大产品体系,品种繁多,题材广泛。德化亦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获评中国瓷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郑炯鑫馆长表示,德化的陶瓷产业能有如今的盛况,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


 
网站首页 | 平台资讯 | 陶瓷信息 | 人才服务 | 创业服务 | 投融资服务| 技术创新 | 管理咨询| 市场开拓 | 法律服务 | 服务机构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城东电子商务创业园1号楼5层 客服电话:0595-23555246 培训咨询:23555246 传真:0595-23511246
E-mail:4001133557@b.qq.com 技术支持:憨鼠网络 | 德化网
闽ICP备05004707号-1

在线咨询